
文:周信毅
来历:曾教员的本钱不雅察(ID:Dongsanban)
作为曾超市货架上常见的一款便利面品牌,现在在市场上的据有率却不到7%,白象这20年一路走来事实产生了甚么?
01
白象的兴衰是便利面财产变迁的一角
1、起步期:财产鼓起,平易近营化体系体例鼎新鞭策企业市场化成长
从60年月起,国内出产便利面的企业犹雨后春笋般呈现,从北京出产的首批便利面到上海的“欢愉便利面”、杭州“双峰便利面”再到河南出产的“北京便利面”。
1989年,在便利面海潮带来的商机之下,河南食粮厅划了4亩地、拉了一条简陋的出产线,找了100多个员工组建了白象,但开张没多久就入不够出,年吃亏1000万;
1997年,姚忠良接办白象便利面厂担负总司理,对内部人力布局进行鼎新优化,清退老化员工的同时引入年夜学生人材;另外一方面临外鼎力铺设发卖渠道,上任第二年,白象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发卖额跨越了1亿元;
2001年,白象缔造了破6亿元的发卖额,同时同样成为了那时全国最年夜的食粮系统制造企业。

图表:3月18日白象发卖额直冲而上
2、成持久:财产消费进级,高性价比+健康化产物转型,鞭策白象快速成长
2001年,白象主攻的下沉市排场临与华龙的竞争,白象的10亿发卖额不敌华龙的15亿元,但华龙自动抛却1元市场,转而将方针锁定在了毛利更高的高端面市场推出今麦郎与康师傅、同一等巨子竞争,而白象在削减半岛全站下载面饼克重,包管毛利的环境下接下了华龙低端面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年夜其体量;
2003年,人们关在健康饮食的不雅念和对便利食物不健康的呆板印象发生了不小的冲突,而白象率先推出倡导营养和健康的年夜骨面,上市8个月销量达6000万包,上市1年销量即超1亿包,成为白象最成功的产物。
2003-2004年,白象在河北、山东等地不竭投资建厂,产能告竣年产量50亿包,发卖额更是冲破23亿;
2007年,白象收入冲破40亿元,范围仅次在行业第一的康师傅。
3、转型摸索期:财产竞争加重,高端化转型碰鼻+新赛道“二次创业”掉败+市场份额被掠取,白象进入瓶颈期
高端化转型遭受“滑铁卢”:2010年前后,白象以主打1元的产物一度跻身全国第二。但为了更高的利润白象最先走高端化线路,将本来1.5元的便利面转向2.5元价钱区间,冲破了那时行业的平均价钱带,仿佛是健忘了今麦郎提价的前车可鉴,白象的提价终究致使经销商不再进货、各年夜KA渠道逐步没有了白象,那些高端骨汤面都压在了白象的仓库里,品牌的市场份额受年夜幅影响;
看好鲜面行业,转型线下门店经营再碰鼻:2011年,白象请罗兰贝格做过计谋咨询后,看上了3000亿市场空间的鲜面市场。那时白象决定信念满满地打算,要在“3年内开满5000家福喜面食工坊”。但是还没满3年,白象乃至连河南都没走出去,“没赚到钱”的福喜面食工坊营业严重受挫;
行业表里剧变,白象不竭丢掉市场份额:2014年,康师傅和同一依托范围和背后的本钱堆集睁开了一场“火腿肠年夜战”,康师傅董事长魏应州公然喊话:“要打到叫我们做‘年夜佬’为止。”一年多的火腿肠战争里,康师傅和同一送出了40亿根火腿肠。2014年,康师傅的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40%,上升到了46.8%,同一由15%上升到了17.9%,而年夜佬之间的烽火直接致使今麦郎和白象的市场份额呈现了萎缩。
同时高端化转型碰鼻的今麦郎在2013年找到里斯进行定位咨询后,重回农村市场,并鼎力奉行“四合一”的渠道拓展系统,推出年夜今野,最后爽性就叫“一袋半”,解决了消费者一袋吃不饱,两袋吃不了的痛点,快速从白象手中夺回了市场;
另外一边,外卖的鼓起和人们对便利速食需求的萎缩,使得便利面一时堕入窘境当中。
4、二次创业期:财产年夜变化,二次创业追求新的前途,至今还没有获得验证,前路未知
2016年,外卖市场“百团年夜战”的闭幕,便利食物市场最先呈现“拉面说”“阿宽”等新晋网红品牌,在新消费进级的海潮下,白象在2018年也提出了二次创业打算,方针将来5年到达300亿发卖范围。
2019年,在便利面食进级的趋向下,白象以数万万元计谋投资了独身粮,不但两边合作研发了盘面、撩面、摇滚巨猩三款产物,白象本身还推出了高端中式速食面“鲜面传”意图进入网红便利面市场,但是终究也未能激起太年夜的水花;
2021年便利食物年夜会上,白象又带着福喜老面馒头、速冻包子等速冻米面食物又将阵线转移到了速冻食物赛道上。
但非论白象还将采取甚么样的转型和结构,作为曩昔行业第二的白象现在在便利面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已跌至7%的事实眼前,这背后到底出了甚么问题?

图片来历在:BURST
02
白象转型掉败的背后
梳理过白象是若何一步步从本来便利面行业的龙头之一跌落至第二梯队以后,接下来将具体睁开白象为什么会走到如斯地步的背后缘由。
1、财产情况转变带来业内款式改变
前文提到了便利面财产曾履历过巨子为了市场年夜打出手的一段时候,背后现实是因为行业内消费需求的萎缩和外卖鼓起带来的冲击所造成,首要有三点缘由:

图表:2013-2016年,便利面零售范围呈现负增加
1、便利面的需求削减:2013-2016年,中国消费者对便利面需求量以每一年-5%的速度在萎缩,而且跟着多省人均 GDP 超出一万美元,收入的提高使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的要求提高,对便利面的需求下降;

图表:2013-2016年,便利面的需求量萎缩
2、新兴行业带来的冲击:行业需求萎缩的同时,正好隔邻餐饮外卖行业以56.4%的复合增速(2011-2016年)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外卖市场范围从586亿元年夜幅增加至3,634亿元;
3、首要消费群体萎缩:落井下石的是,外出农人工人数增速从 2013 年的 1.7%降至 2016 年的 0.1%,加上高铁提速和高铁站餐饮店的普和,便利面的主力消费人群对便利面的需求进一步萎缩,便利面的财产成长迎来低潮;

图表:农人工和外卖用户是影响便利面需求量的主要生齿身分
但从此刻的便利面款式来看:2013-2016年的那段时候不只带来了“失望”,还带来了“机遇”,近五年时候便利面市场集中度不竭晋升,CR5从2015年的57%提高到了2020年的77%(5年CAGR=4%),此中康师傅作为最年夜的赢家,2015-2020年对市场的据有从2015年的35.3%上升到了2020年的46%(5年CAGR5%,跨越行业增加);在这当中白象又做了甚么致使其终究风光不再?

图表:2015-2020便利面首要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转变
2、近十年来的演化,白象错过了甚么?
1、竞争敌手对渠道掌控力晋升,强者恒强
不论是2000年头扭亏为盈的白象仍是当今稳坐便利面头把交椅的康师傅,发卖渠道是传统便利面巨子成长几十载的焦点护城河;
业内阐发人士认为:基在范围效应和品牌知名度,传半岛全站官方网站统年夜品牌在渠道商眼前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很是强,甚至可以或许经由过程持久和谈合作构成渠道封闭,巨子对发卖渠道几近垄断的壮大节制力是把新玩家挡在赛道头部以外的一年夜身分;
“食物饮料产物,极为依靠商超、便当店等线下渠道,但与线上渠道分歧,货架是有限的,要想上架,就得交‘出场费’。” 易不雅阐发品牌零售行业中间研究总监李应涛说道:“可以想象,一家商超或便当店完全没有康师傅、同一或农民山泉、可口可乐的产物,根基不太可能。”
非论是康师傅活着纪初就最先对其渠道从扁平化到数字化的变化,仍是同一的“年夜包赚”和今麦郎的“四合一”都是在对其渠道进行竭尽全力地扩大,但是白象在近十年间的渠道开辟中,仿佛并没有在渠道拓展方面下太年夜的工夫,反而是重金挖人去进行投资、研发饮品,却又不了了之。
2、产物与品牌影响力离消费者愈来愈远
招牌产物弱化,品牌影响力削弱:年夜骨面是白象在本世纪初最成功的一款产物,但转而最先研发零售2元的珍骨汤(珍骨煲的进级版),成心弱化精炖年夜骨,并将眼光转向新品,研发了一系列拌乐多(干拌面)、咋拌(面皮)和模拟康师傅和同一杯面,终究致使白象没有了本身的基因和符号,从而致使一些网友发生了白象“已倒闭了”的错觉。
产物方面未能捉住消费者痛点:因为便利面口胃层见叠出,且同质化严重分歧,光是老坛酸菜口胃就有好几个品牌,一时让人目炫狼籍,是以面饼克重是消费者在做出采办决议计划的要害身分;今麦郎推出将面饼进级到100克的年夜今野后,全力打造其在1.5元价钱带的品牌影响力,成功占有消费者在该价钱区间的心智,反不雅那时与其竞争的白象却将面饼克重削减至75克/包,消费者对两家产物的选择已高低立判;
前文提到白象在2010年将产物售价提高到2.5元/包,但那时60%的便利面价钱在1元/包以下,1.5-2元/包的便利面已属在中高端面,而且那时的便利面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处在廉价、便利快捷的范围;提价在那时的布景之下显得有些不达时宜,也致使白象丢掉了本身占有的市场。
03
复盘白象这十年的转型动作,到底呈现了甚么问题
1、企业转型所需的焦点能力与白象本身的基因错配
1、白象试图转向线下门店经营,环绕面食类经营的愿景看起来是夸姣的,但并没有门店经营基因的白象却疏忽了便利面经营与门店经营是两个分歧的范畴,前者重视产物的发卖渠道开辟和经由过程产物订价对消费者痛点的把控,尔后者则对从供给链到门店治理经营、再到产物组合的设计乃至品牌的打造这一复杂的经营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步子迈得太年夜,转型线下开店的掉败实际上是必定的成果;
2、即使在产物方面发力结合独身粮,试图追逐“独身”潮、一人食,也未吃到太多盈利;现在又进入速冻市场,但行业中已呈现三全、忖量、安井等知名品牌,且从品牌知名度来看白象其实不具有优势,且速冻食物对供给链冷链要求极高,白象是不是可以或许成功突围依然存疑。
2、不断动作的背后,是治理层的经营思惟并未延续迭代进级
虽然微博上以“独一不接管日资的企业”、“三分之一是残疾人员工”等标签将白象宣传为“国货之光”,但背后是经营层的经营思绪还逗留在“老诚恳实做好产物”的层面,贫乏本钱和渠道撑持的白象连“火腿肠年夜战”的牌桌都没法上场,待到反映过来诡计经由过程与“网红”品牌的合作突围已为时已晚,原本的便利面市场被掠取,“网红”产物又没法延续取得者青睐,终究只能被一步步蚕食;
小结:企业的转型进级是一个系统的事儿,产物做好当然主要,但更主要的是对行业的洞见;对本身实力、资本、基因的审阅乃至是经营层的思惟可否延续地迭代、进级?
-半岛官方入口APP下载